1938年10月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作戰逐步轉向敵后戰場,國民黨則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陜甘寧邊區和敵后各抗日根據地的物資供應面臨極大困難。194
王杰(1942—1965),山東省金鄉縣人。1961年入伍,在部隊表現優異,多次受獎。1965年,王杰在日記中寫下“我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個大無畏的人”。7月14日上午,王杰在江蘇
1998年夏,我國江南、華南大部分地區及北方局部地區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特大洪水,受災人口達2.3億。面對特大災害的考驗,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果斷決策、周密部署、正確指揮。廣大軍民不畏兇
紅巖精神與黨的大多數革命精神誕生于革命根據地或革命軍隊不同,其誕生于黨在國統區的革命實踐中,集中反映了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中一個重要方面——國統區特殊環境下的革命斗爭的精神風貌。紅巖精神的主要內涵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1979年4月,廣東省委負責人向中央提出興辦出口加工區、推進改革開放的建議。鄧小平明確
1959年9月26日,我國地質工作者在東北松遼盆地發現了世界級的特大砂巖油田。時值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故名大慶油田。中共中央作出了石油大會戰的決定,幾萬名石油工人和退伍軍人在茫茫草原上艱苦奮戰,風餐
北大荒,位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完達山和小興安嶺地區,是有著5萬多平方公里的黑土地。 1947年,按照黨中央關于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重要指示,一批解放軍來到這片沉睡的荒原,點燃“第一把火”,拉
“實事求是”一詞最早出現在班固的《漢書》里。河北省有個河間縣,漢朝封了一個王叫河間王。班固在《漢書·河間獻王傳》中說他“實事求是”,從此這句話就流傳下來。1914年北洋大學校長趙天麟以“實事求
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后繼,浴血奮戰,建立起黨群干群軍民之間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血肉聯系,鑄就了偉大的沂蒙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沂蒙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光大。
塞罕壩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北部。20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發出了“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1961年,林業部決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機械林場,并選址塞罕壩。1962年,塞罕壩機械林場正式組建,